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网 > 学科科研 > 正文

全国主流网络媒体报道:回应时代之需 重庆科技学院以有组织科研推进一流应用型科技大学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31 作者:党委宣传部 编辑:党委宣传部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5月24日下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走进重庆科技学院。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国际在线、中国青年网、中国西藏网、光明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人民政协网、中青在线、环球网、未来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10余家央媒,华龙网、北青网、北方网、长城网、河北新闻网、黄河新闻网、山西新闻网、中国吉林网、东北网、东方网、中国江苏网、潮新闻、中安在线、海峡教育报社|东南网、大江网、大众网、齐鲁网、舜网、青岛新闻网、胶东在线、大河网、荆楚网、红网、南方网、大洋网、深圳新闻网、广西新闻网、四川新闻网、云南网、西部网、每日甘肃网、青海新闻网、新疆网等30余家地方主流网络媒体对活动情况和我校党的建设、思政工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创业创新等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报道。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以《回应时代之需 重庆科技学院以有组织科研推进一流应用型科技大学建设》等为题的新闻,报道了学校科研工作取得的新突破。新闻内容转载如下:

高校作为我国科学研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凭借其较为齐全的学科门类,在跨学科研究中优势更突出,成为了我国重大科技突破的重要策源地、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重要蓄水池。

重庆科技学院坚持“四个面向”,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紧贴石油、冶金行业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使学校科研工作取得了新突破、跃上了新台阶。

量质双升 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零”突破

从重庆市稠油开采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到重庆市纳微复合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一路参观下来,记者们对学校紧贴石油、冶金行业,重点开展基础研究的一系列举措印象深刻。

image001

媒体参观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image003

实验教学中心内师生正在进行实操前的技术讲解

五年来,学校获批纵向项目1341项,经费达到1.54亿元;获得横向项目2411项,经费达到9.73亿元。其中,2022年,全校科研项目合同经费2.85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78%。

五年来,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5项,年均17项,直接经费3172.6万元。其中,2022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面上项目9项、青年基金13项。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海上稠油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发生机理及在储层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实现了学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零”的突破。

五年来,学校获省部级政府及以上科技奖励(发展研究优秀成果奖)79项,行业协会学会科技奖励5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奖励3项, 省部级政府科技奖励(发展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6项,行业协会学会一等奖14项。其中,2022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3项,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获得重庆市发展研究优秀成果奖6项;其他省部级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得行业协会、学会科技奖励18项;2022年全年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2项。

服务升级 研发全球首套“大三维”重稠油开采模拟装置

“眼前这个长4米、直径1米的大型圆柱体,是我们在周守为院士指导下,历时4年自主研发的,它的内部温度高达425摄氏度,压力达35兆帕;可模拟任意井型的重稠油开采环境……”面对这个全球首套“大三维”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重稠油开采物理模拟实验装置,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院长、重庆非常规油气开发研究院院长戚志林自豪地说。

10年攻关,创造200多亿产值。戚志林教授团队揭示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气田水侵机理及规律,创建水侵防控关键技术体系,在中石油安岳气田、中石化普光气田等四川盆地典型的特大型、大型碳酸盐岩气田中实现了规模化推广应用,获得了2021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image005

全球领先的重稠油注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大型三维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image007

学校科研团队开发具有完全自有知识产权的大极板铅电解自动化生产成套装备

10余年坚守,周雄教授团队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极板铅电解自动化生产成套装备,获得了2019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

资源优化 稳步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

好的成果,离不开优秀科研平台的全面支撑。重庆科技学院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要素配置:获批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合计新增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非常规油气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筹)”2022年通过了重庆市科技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答辩,成功入选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项目库,创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除了平台建设硕果累累,学校团队建设也取得了佳绩,获批省部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创新群体)8个,获得省部级(行业协会学会)以上科技奖励124项,其中教育部科技奖励4项、省部级政府科技奖励(发展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6项、行业协会学会一等奖10项,科技创新人才、科研团队和科技成果均跃上新台阶。

双向驱动 科研工作管理效能得以稳步提升

只有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重庆科技学院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零”突破、研发全球首套“大三维”重稠油开采模拟装置的背后,离不开政策与机制的双向驱动。

学校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制定了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推进专利等成果进行推广与应用。制定了知识产权交易内部控制流程,简化成果转化管理流程,严控交易风险。受此激励,共有60余批次、近300人次教师到企业进行科技资源精准对接活动,签订横向科研项目1700余项。

学校增加科研管理部门编制,配强科研管理干部,设立创新创业学院,统筹科研力量资源,加强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教育,提升科研工作质量,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创新内生动力,科研工作管理效能明显提升。

image009

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image011

复杂油气田开发关键化学品开发应用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学校建设一流应用型科技大学的关键之年,重庆科技学院将进一步按照“四个面向”要求,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新重科实践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20号    邮编:401331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中心

版权所有:yl23455永利(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渝ICP备13000511号-1

渝公网安备 50009802000806号